COD测定仪-COD检测仪-氨氮测定仪-总磷测定仪-总氮测定仪厂家

中文 / English

0755-26450374 / 400-1036-336
0760-86996598

每日8 : 30--18 : 00,技术业务咨询

如何控制水质电导率超标及生态修复

文章来源:测定仪 2025-07-28 16:34:30        0

电导率超标的水(即高离子浓度水)主要因含过量盐类、重金属离子或其他可溶性无机物,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、水生生物渗透压失衡、植物枯萎等环境问题。降低其环境影响需从  源头控制、末端处理、循环利用及生态修复  多环节入手,具体措施如下:

 

一、源头控制:减少高离子废水产生  

从污染物产生的源头削减离子输入,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案。  

1.   工业领域    

    改进生产工艺:采用低盐生产技术(如纺织行业用无盐染色工艺),减少含氯化钠、硫酸钠等废水的产生;电镀行业推广无氰电镀,降低重金属离子排放。  

    优化原料使用:用低钙镁原料替代高盐原料(如锅炉用水预处理去除钙镁离子,减少后续排污中的结垢离子)。  

    车间分质分流:将高盐废水(如反渗透浓水)与普通废水分开收集,避免混合后增加处理难度。  

 

2.   农业领域    

    科学施肥:减少化肥(尤其是氯化钾、硫酸铵等可溶性盐类)用量,改用有机肥或缓控释肥,降低农田退水中的氮、磷、钾离子浓度。  

    节水灌溉:采用滴灌、喷灌替代漫灌,减少土壤盐分淋溶进入水体;灌溉后及时松土,防止地表径流携带盐分进入河流。  

 

3.   生活与市政领域    

    控制含氯消毒剂过量使用:游泳池、污水处理厂避免过度投加次氯酸钠,减少氯离子积累;采用紫外线+少量氯联合消毒,降低总溶解固体(TDS)。  

    垃圾分类与渗滤液处理:垃圾填埋场做好防渗层,避免渗滤液(高盐、高离子)泄漏;采用膜生物反应器(MBR)预处理渗滤液,减少离子浓度。  

 

 

二、末端处理:降低排放水的离子浓度  

对已产生的高电导率废水,通过物理、化学或生物方法降低离子含量,使其达标后排放或回用。  

1.   物理处理法(适用于高盐/高离子废水)    

      反渗透(RO)  :利用半透膜截留水中离子,脱盐率可达90%以上,适合处理工业高盐废水(如化工、制药浓水),处理后淡水可回用,浓水需进一步减量化(如蒸发结晶)。  

      电渗析(ED)  :通过离子交换膜和电场作用分离离子,适用于低至中等盐浓度废水(如电镀废水),能耗低于反渗透,适合中小型企业。  

      蒸发结晶  :对高浓度盐废水(电导率>50,000 μS/cm),采用多效蒸发或MVR(机械式蒸汽再压缩)技术,将水分蒸发,盐分结晶回收(如氯化钠可作为工业原料),避免盐分排放。  

 

2.   化学处理法(针对性去除特定离子)    

      离子交换法  :用树脂吸附水中钙、镁、重金属等离子(如软化水用钠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钙镁),适合低浓度离子废水处理,树脂再生液需单独处理。  

      化学沉淀法  :投加沉淀剂(如石灰去除氟离子、硫化钠去除重金属离子),使离子形成沉淀分离,降低水体离子浓度。例如,处理含磷废水时投加氯化钙,生成磷酸钙沉淀,同时降低电导率。  

 

3. 生物与生态处理法(适用于低至中等离子浓度废水)

      人工湿地  :利用芦苇、香蒲等耐盐植物吸收氮、磷、钾离子,通过土壤和微生物的吸附、降解作用降低离子浓度,适合农业退水、生活污水尾水的深度处理(可将电导率从1000 μS/cm降至500 μS/cm以下)。  

      生物膜法  :在曝气池中培养耐盐微生物,通过生物代谢吸收部分离子(如硝化细菌吸收氨氮),同时降解有机物,适合含盐量<3000 mg/L的废水处理。  

 


 三、循环利用:减少外排,降低环境负荷  

将处理后的高电导率水合理回用,避免直接排放对环境的冲击。  

1.   工业循环回用  :处理后的高盐废水可用于厂区绿化灌溉(需控制电导率<2000 μS/cm)、设备冷却(非直接接触冷却)、道路清扫等,减少新鲜水用量的同时降低外排量。  

2.   农业限定回用  :电导率1000~2000 μS/cm的水可用于灌溉耐盐作物(如棉花、高粱),回用前需检测重金属离子含量,避免累积污染土壤。  

3.   市政杂用  :经处理后电导率<3000 μS/cm的水可用于城市绿地浇灌、景观水体补充(需配合生态净化,防止藻类爆发)。  

 


 四、受影响环境的生态修复  

若高电导率水已造成土壤或水体污染,需针对性修复受损生态系统。  

1.   土壤修复    

    淋洗修复:对盐碱化土壤,用低电导率水(如雨水、再生水)淋洗,将表层盐分带到深层或通过排水系统排出,配合深耕松土提高淋洗效率。  

    生物修复:种植苜蓿、甜高粱等耐盐植物,通过根系吸收土壤盐分;施用改良剂(如石膏、有机肥),降低土壤钠离子浓度,改善土壤结构。  

 

2.   水体修复    

    稀释调控:向受污染水体(如池塘、小河)引入低电导率的清洁水(如水库水、雨水),稀释离子浓度,缓解水生生物的渗透压压力。  

    生态净化:投放沉水植物(如菹草、伊乐藻)和滤食性生物(如蚌、螺),吸收水体中的氮、磷离子;设置生态浮床,通过植物和微生物协同降低离子浓度,同时稳定水体pH和溶解氧。  

 

 五、加强监测管理

应当加强对水质的检测频率,可购买电导率测定仪进行日常检测,发现异常及时干预,避免超标带来环境影响或损失。水质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,我们一起守护环境。